钢城经开区三大硬核链条崛起:锻件精度达发丝16、粉末冶金亚洲第一、装配建筑闭环革命
8月13日,济南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全市“深入实施工业强市发展战略”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钢城区专场,介绍钢城区聚力抓主业、抓服务、抓项目,不断推进“工业强市”战略落地实施的有关情况。记者从会上获悉,近年来,钢城经济开发区聚焦装备制造、粉末冶金及先进材料两大主导产业和装配式建筑特色产业,着力铸链、延链、强链,持续推动产业向新、聚链成群、积厚成势。
济南市钢城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陈庆宏介绍,钢城经济开发区是2006年省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开发区,入选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试点、省级绿色工业园区,精密锻件产业集群是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精品钢精深加工、粉末冶金两个产业集群是省级特色产业集群。近年来,我们认真落实“工业强市”战略,以项目建设为抓手,聚焦装备制造、粉末冶金及先进材料两大主导产业和装配式建筑特色产业,着力铸链、延链、强链,持续推动产业向新、聚链成群、积厚成势。
目前集聚规上企业29家,以金雷科技、汇锋传动为链主企业。有三个产业特色:
根基深厚。构建起“原材料-核心部件-整机装备”全链条,以及“废钢-熔炼-锻压-热处理-涂装-成品”循环体系,热处理技术全链覆盖,锻件与机加工能力居行业前沿。
平台密集。有2家院士工作站、1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16家省级研发平台,精密锻件精度可达头发丝的1/6,连杆毛坯精细锻造模具专利填补国内空白。
协同高效。铸、锻、焊基础门类齐全,实现精密锻件从纽扣大小到几吨重的锻件,再到100余吨的大型自由锻的工业品全系全覆盖,具备从零部件到成套设备的全流程制造能力。
立足三大产业特色,钢城经济开发区围绕“锻、焊、整机”三大方向精准补链。在锻造环节,总投资30.47亿元的金雷高端传动装备科创产业园项目投产后风电锻造主轴全球市场占有率突破50%;金锻全自动辊锻机、益友中重型数控锻压机等整机项目相继落地,稳固精密锻造优势。在焊接环节,依托山东高速莱钢钢构等智能焊接应用场景,实现激光装备“无中生有”,光和智能、贝塞尔激光等6个项目相继投产。在整机环节,重点向整机设备、新能源装备、低空和模具产业等领域发力突破,推动嬴翔中重型无人机等15个项目落地,全力打造百亿级“钢城智造”集群。
目前集聚规上企业15家,以鲁银新材、金山矿产为链主企业,制粉产量稳居全球第三、亚洲第一,国内市场占有率超30%。有三个显著优势:
产业体系完备。涵盖了还原法、雾化法、旋转电极雾化等先进成熟制粉工艺,形成了以粉末冶金研发、制粉、制品加工为一体的全链条体系。
技术创新领先。与北科大、钢研总院等深度合作,拥有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研发平台31家,牵头或参与制定国家、行业及团体标准12项,具有金属粉末生产核心自主知识产权。
产业链协同紧密。构建完整的制粉、制品产业链,产品涵盖2大类30多个品种粉末及7大系列600多个品种制品,与汽车零部件、机械制造等特色产业联动发展,实现资源共享与本地配套。
近年来,鲁银新材领衔的企业集群持续扩容,鲁欣粉磁项目将新增10万吨制粉产能。金山矿业通过自主工艺将固体废弃物转化为关键材料生产单晶体纤维,实现从原料到废弃物利用的全链闭环。招引中科芳纶膜、涤纶短纤维等8个项目,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延伸。联合中南大学共建粉末冶金(山东)创新研究院,设立桐华生物质材料实验室,进一步强化了“创新生态圈”。下一步,将聚焦高性能合金粉末、特种功能材料研发,依托创新平台加速成果转化,持续推动产业向“专精特新”突破。
作为国家第一批装配式建筑示范基地,现有产业联盟企业37家,以高速钢构、鲁碧绿建为链主企业,构建起覆盖全产业链的绿色建筑体系。有三个关键支撑:
政策与技术先发。2002年起,专注于钢结构建筑产业的研究发展,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绿色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体系,成为国内“绿色建筑、科技地产”先行者。
资源储备充沛。460万吨型钢、180万吨管材、1200万吨建材水泥的“硬家底”,如同产业发展的“稳定器”,为生产提供持续“源头活水”,夯实了供应链韧性。
链条完整闭环。涵盖原材料、研发设计、钢结构加工、部品部件生产、设备安装、开发建设等领域,形成“钢构件—PC构件—集成建筑”全环节协同。
近年来,依托山东高速绿建的品牌重塑和赋能,贝迪超低能耗产业园等重点项目签约落地,混凝土3D打印生产等5个项目加快推进,推动产业向“钢结构+PC构件+外墙保温材料+门窗”全链条升级。山东大学与诚安集团共建装配式建筑3D打印实践教学基地,为产业注入创新动能。实施“建筑工业互联网”计划,打造“建筑产业创新策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