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钢铁产业高质量转型发展
新余因钢设市,因工而兴,城市发展与钢铁工业紧密相连。现已全面构建了“铁矿石采选—炼铁—炼钢—轧材—钢材精深加工—钢铁新材料应用”全产业链供应链生态,钢铁产业呈高质量转型发展态势。
经多年发展,我市构建了以新钢为龙头引领,金属制品、优特钢带、电工钢(电机)、钢结构及钢铁新材料应用等细分产业链竞相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2024年,钢铁产业规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716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营业收入近5成,钢产量占全省总量超三成,是全省重要的钢铁生产基地。今年一季度,全市新签约钢铁产业项目同比增长60%,签约金额28.49亿元。全市规模以上钢铁企业共138家,涵盖钢铁产业链的上、中、下游,拥有桥梁板、容器板、无取向硅钢、预应力钢绞线、优特钢带等一批市场占有率居全国前列的优势产品。新钢南方新材料0.1毫米宽幅超薄无取向电工钢年生产能力跃居全球第一,并且是全球唯一的0.08毫米厚度宽幅超薄硅钢生产商。
自新钢集团与中国宝武联合重组以来,我市抢抓机遇,开展精准对接,持续放大重组效应,梳理一批对接宝武重点项目,预计总投资超300亿元,先后推动新钢电弧炉、欧冶链金江西总部、660㎡烧结机技改工程等项目投产,宝武金属制品总部组建成立宝武(江西)金属新材料有限公司。与此同时,我市全力支持新钢集团打造绿色精品钢铁与先进金属新材料双一流示范企业,推动一批重点企业在细分领域做精产品、做优服务、做强品牌,着力打造一批创新能力突出、细分市场占有率高、质量效益好的优质中小企业,产业集群效应逐步显现,新余钢铁及钢材加工产业集群入选省级产业集群,新余市渝水区精品特钢特色产业集群入选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目前正全力争创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近年来,我市钢铁产业不断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聚力打造“精品硅钢、高品质厚板、优特长材”三大优势战略品种,涌现出“袁河”“山凤”等多个中国名牌产品,下游重点企业加速向高附加值领域延伸。建成2个全智能运行的“黑灯工厂”,新钢集团入选2024年度省级“数字领航”企业,钢铁“产业大脑”揭榜省级“产业大脑”。今年,我市4家钢铁企业入选省级“数智工厂”“小灯塔”企业,全省钢铁行业仅6家,数智化转型成效明显。在绿色化的道路上,我市钢铁产业拥有4家省级绿色工厂,1家国家级绿色工厂,推出五八钢铁小镇等工旅融合的新景点,城市生态环境大幅改善。
建立以市领导任组长的“双新”融合发展机制,强化产业协同发展,推动地企深度融合。先后召开三次新余市与新钢集团融合发展协调工作联席会议,共研究确定协调事项36项,已协调解决28项,办结率77.8%。搭建涉及电镀、热处理、酸洗等21个市级公共服务平台,产业服务配套能力全面提升。已建成的精品钢产业园可用于新钢上下游配套产业落地,袁河航道提升工程及港口码头工程正在建设当中,建成后将彻底扭转我市钢铁产品运输成本居高不下的劣势。
我市将进一步深入实施“6313”行动计划,持续创新打造“投资新余”品牌,开展钢铁产业“双招双引”系列活动,推动钢铁产业延伸产业链条,扩大细分领域领先优势,向高品质特种钢、特种合金、高性能金属材料以及下游应用领域深入迈进,加快培育壮大新动能,助推产业转型升级。1家国家级绿色工厂,推出五八钢铁小镇等工旅融合的新景点,城市生态环境大幅改善。
建立以市领导任组长的“双新”融合发展机制,强化产业协同发展,推动地企深度融合。先后召开三次新余市与新钢集团融合发展协调工作联席会议,共研究确定协调事项36项,已协调解决28项,办结率77.8%。搭建涉及电镀、热处理、酸洗等21个市级公共服务平台,产业服务配套能力全面提升。已建成的精品钢产业园可用于新钢上下游配套产业落地,袁河航道提升工程及港口码头工程正在建设当中,建成后将彻底扭转我市钢铁产品运输成本居高不下的劣势。
我市将进一步深入实施“6313”行动计划,持续创新打造“投资新余”品牌,开展钢铁产业“双招双引”系列活动,推动钢铁产业延伸产业链条,扩大细分领域领先优势,向高品质特种钢、特种合金、高性能金属材料以及下游应用领域深入迈进,加快培育壮大新动能,助推产业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