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双循环 莹月帆勇拓新能源市场
4月21日,伴随着生产线上机械发出的阵阵轰鸣声,贵州莹月帆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进入了每天的生产时间。车间外,一辆辆货车装载着公司“新鲜出炉”的产品从公司里驶出。
2018年产值1400万元,2024年产值17.8亿元,短短几年时间,莹月帆从一家公司变成一家集团公司,产值增长了百余倍。如此快速的发展有什么秘诀吗?让我们走进企业一探究竟。
抬包车从贵州省六盘水双元铝业有限责任公司出发将刚出炉的铝水送往下游企业。“铝液10分钟就能到达下游企业。”双元铝业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铝液在贵州莹月帆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经过备料、装炉熔炼、合金配比等工序,制成了一块块长约5米,重达8吨的扁锭。莹月帆生产的扁锭、铝棒等产品又成为下游企业的原材料。
距离莹月帆5分钟车程的贵州九衡铝业有限公司货场,11辆大货车正在等待装货。
“现在是装修旺季,我们生产铝型材供不应求,一季度已完成生产1万吨。”九衡铝业副总经理包广任告诉记者,水城经济技术开发区铝及铝加工产业园的铝产业链循环圈为我们提供稳定原料供应,让我们对于市场的拓展非常有信心。目前产品除了覆盖国内西南地区、华东地区等市场,还畅销到南非国家。
随着铝产业链循环圈的不断扩大,目前,该园区已成功聚集了52家企业、66个项目,铝水就地转化率100%,可生产20余大类产品,成为全省当前就地转化率最高、下游产业链最长的铝产业集群,实现产业链的协同发展和优化升级,提升了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莹月帆高速发展的原因除了依托园区铝产业链的大循环圈,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企业内部形成的微循环圈。莹月帆旗下有五家全资子公司,分别是贵州莹月帆铝制品有限公司、贵州莹聚恒新材料有限公司、贵州吉恒睿新材料有限公司、贵州美顺佳新材料有限公司、贵州恩信达新材料有限公司。
“我们通过各家子公司抱团发展,在集团内部形成了一个小的铝产业链生态圈。”莹月帆董事长兼总经理何显平表示,每家子公司各有所长,生产的产品供给集团内企业,有效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并且可以提高企业整体的创新能力。目前,公司通过了ISO-9001等多项体系认证,获得了60多项专利和贵州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贵州民营企业100强”等20多项荣誉。
从基础铝材到高端精度铝制品,公司的产品线正在不断延伸。与一期项目一路之隔的莹月帆二期项目建设现场,塔吊林立、机械轰鸣,80余名工人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着。
该项目总投资7亿余元,工期3年,计划建设年产20万吨热轧高精度铝合金扁锭暨10万吨绿色循环再生新能源铝基材料。
“二期项目的建设除了扩大公司产能外,还有两大亮点。”何显平介绍道,一是深井铸造产品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和储能设备,将有效助力公司在新能源市场的业务拓展;二是PS印刷版生产线建设,可以延长公司的产业链,丰富公司产品的种类,进一步提高公司市场竞争力。
“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公司年产值预计达50亿元,提供就业岗位约500个。”何显平说,目前已完成该项目工程进度的20%,预计铸轧卷生产线月投产。
该项目的建设进一步丰富该地区铝及铝加工产品门类,不仅为莹月帆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也将促进园区产业链的升级与完善,进一步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莹月帆在水城经开区铝产业链条中,不仅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还吸引了多家下游企业入驻园区,为当地解决了数百个就业岗位。
如今,莹月帆依然积极布局市场,优化产品结构,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尽管项目还在建设中,从事印刷业务的贵州靖帆科技有限公司与我们业务洽谈已经开始,他们有入驻园区的意向。”何显平说。
谈及企业的未来,何显平表示,公司将继续深耕铝产业,纵向提升技术水平,横向拓展市场领域,走出一条高质量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并做好上市的各项准备工作,目前上市计划已启动,服务团队也开始了对企业的上市辅导工作。